南林大科研团队:提取木质素“化身”多巴胺 成本降一半自然让人“乐” [来源:南京日报 编辑:校友办-蒋学飞 时间:2023-09-07 点击:次]
南林大科研团队一项研究让农林废弃物有了新用途——

提取木质素“化身”多巴胺
成本降一半自然让人“乐”



□ 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  李花


     

农林废弃物木质素也能变成多巴胺?日前,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陈祖鹏教授、青年教师董琳在《自然·通讯》上发表研究论文,提出了一种从木质素到多巴胺的四步催化转化策略,也就是说,木质素合成多巴胺有了新路径,快乐也能从废弃木头里“迸”出来了。


  让人快乐的多巴胺比黄金贵


  多巴胺是一种能够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的神经传导物质,医学上,可以用来治疗帕金森病、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。同时,聚多巴胺是一种非常强的离子和电子导体,广泛应用于多巴胺基氮掺杂碳的电极材料。


  市场需求量较高,价格也贵。一克多巴胺需要1000元,这样的价格比黄金还贵。论文的第一作者董琳老师介绍,平时,在实验过程中接触过多巴胺。“每次都会被提醒:这很贵的。”董琳告诉记者,几次提醒过后,他就开始关注这一物质。它之所以这么贵,其实跟它的合成工艺有关。一般情况下,多巴胺是从石油类物质里提取加工而来,用锌或汞作为催化剂。但锌和汞属于重金属,不环保。另一种方法是用生物酶来作为催化剂,将石油类物质变成多巴胺。但是生物酶反应时间比较长,反应窗口较窄,这样一来,加工成本就非常高。“这就是多巴胺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。”董琳说。


  化学结构相似,木质素可否变多巴胺?


  “多巴胺和木质素的化学结构那么相似,有无可能用木质素来‘造’多巴胺?”董琳老师是化学工程学院陈祖鹏教授课题组的成员,经常和木头打交道。他的大胆设想很快得到了陈祖鹏教授的认可和支持。


  木质素来自于木头屑,木头屑里含有纤维素、半纤维素和木质素,实验先从木头屑提取木质素,然后经过解聚、脱保护、胺化和水解四步催化转化,就可以得到多巴胺。


  “说起来很轻松,但这四步反应,我们从2020年就开始了研究,做了整整3年。”董琳告诉记者,每一步用什么催化剂,用量多少,达到什么样的数据才算是好数据……这些,都是无数次比对和讨论才获得的。“因为前面没有样板也没有参考,所以,我们必须用实打实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。”董琳坦言,为了这个研究,他们课题组吃了很多苦。深更半夜搞研究更是家常便饭。


  变废为宝,多巴胺成本降一半


  从木质素出发合成价格昂贵的多巴胺,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合成策略,非常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。实验中,他们发现,多巴胺产物可以自动沉降,经过简单的离心和过滤,即可获得纯度高于98%的盐酸多巴胺,显著降低了分离成本。


  陈祖鹏教授告诉记者,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芳香类生物质资源,存在于木头之中。“我们常常和木头打交道,有一些木材厂在加工过程中,产生大量的木屑,里面的纤维素、半纤维素可以造纸或者做成无糖食品。木质素却常常作为废弃物处理,有时候燃烧处理还污染环境。”陈祖鹏告诉记者,很多企业为了处理这个废弃物还要再花钱。


  “保守估计,使用这样的工艺和流程,多巴胺合成的成本能降一半。”陈祖鹏教授说,该研究将农林废弃物中的木质素作为底物,变废为宝,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,实现了多巴胺的绿色合成和可持续生产,且产品收率高、纯度高、易于分离,工艺成本低,极具经济性和应用前景。


 相关链接http://njrb.njdaily.cn/html/2023-09/07/content_57_107146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