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夏天,有一首叫做的《可能否》的歌曲一经发布就瞬间蹿红朋友圈。其深情的歌词和清澈甜美的嗓音立即俘获了网友的喜爱。这位歌手的名字就叫做木小雅(那个唱着“我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吧”的姑娘,现在怎样了?)。
木小雅,系南京林业大学材料院2016届校友,南京林业大学“校园文化宣传大使”,南京林业大学艺术类通识教育客座讲师。毕业8年,从先锋书店设计师,到一名杰出音乐人,她成功完成了跨行业的蜕变。
大学二年级时,出于对音乐的热爱,木小雅在校创立了南京首个高校尤克里里社团,并从那时起开始创作。“弹琴写歌、读书写作,一直以文字、音乐和设计作品践行自己的理想主义。”
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交融,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灵感。《可能否》的创作灵感就来自诗人张枣的《镜中》,诗中有一句是“每当我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,梅花便落满了南山”。她设计的“纪念张枣”系列主题帆布包和梅花信笺,也是先锋书店的热卖文创产品。
2024年11月18日,水杉校友服务协会有幸采访到了优秀校友木小雅。
1、大学的生活对您的成长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?
木小雅坦言,以“木”寄情,坚持创作,其实木小雅的名字由来,与木与林都有着难解之缘。学校“诚朴雄伟,树木树人”校训对她的成长和创作都有很深的影响。“以前学校有位老师说过,咱们做人就得像校园里的那一棵棵水杉树一样,正直而挺拔,我一直牢记在心”。遵循校训的内核精神,在创作道路上,我一直坚持诚恳而真实地表达自己。我也一直很喜欢“树木”这个意象,在我创作的《大地上的异乡者》这首歌里,我就写过这样一段歌词——“每个人都是一棵树/树根深埋于土地/灵魂却四处漂泊/我们都是大地上的异乡者”。
2、您怎样看待所学专业对您在事业发展方面的帮助?
我是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,这是一个跨专业的学科,它将理工科与艺术学相结合,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在我学习音乐制作,向音乐人身份蜕变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。我认为跨学科的交流与学习非常必要,产生的一些思想的碰撞会给创作提供不一样的角度。
3、为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往音乐方向的事业转型的经历吧?
毕业后,我先是在本专业的方向上稳扎稳打,在先锋书店从事文创产品设计行业。沉淀自己,丰富着自己的羽翼,广泛的阅读与生活阅历都成为后来创作灵感的来源。时代的洪流推了我一把,2018年原创歌曲《可能否》在各大媒体上广泛流行,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,最终我幸运地成为了音乐人“木小雅”。
4、对母校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期待?
作为南林毕业的学生,见证学校这几年的蓬勃发展,我觉得与有荣焉。除了林业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发展,我也希望母校能增加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动,我在2019年6月回母校时曾被聘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类通识教育客座讲师,并被授予了南京林业大学“校园文化宣传大使”的称号,希望后面有机会和母校建立更多的联结,我也能为母校的发展出一份力。
5、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寄语吧?
在校的学弟学妹你们好,首先以学业为重,完成专业课程之后,如果还有精力,可以多多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我一直赞成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这个说法,学弟学妹们都还非常年轻,不用给自己设限,可以多多挖掘自己的兴趣点,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。我觉得随着社会发展,未来对跨领域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,所以我鼓励大家多多尝试,不要害怕“试错”。
6、最后还有什么想说的话吗?
往事皆为序章,如今我也已踏上新的旅程。今年是我作为职业音乐人的第6年,11月30日,我将在南京太阳宫猫头鹰空间,进行人生中第一次个人专场——「南京小雅」。“南京这个最初的起点是永远会记住的地方,以家乡南京为原点,带着我的音乐去到更多城市,去遇见更多的人”。
这个演出对我来说意义重大,我有非常认真地在准备,排了近20首歌曲,相信大家想听的歌在现场都能听到。在此我也诚挚地邀请母校的老师们、学弟学妹们,希望大家有时间的话能多多支持我的首个专场,来给我捧捧场哇(详情可点击:南京小雅——木小雅个人专场演出期待光临)。